校 园 新 闻    
职教周论坛聚焦轨道交通 ——聚智赋能 共探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新范式

       2025年5月21日~22日,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科成功举办职教周论坛。论坛以“技术创新・产教融合・职业发展”为主题,汇聚院校学者、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,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前沿技术与职业教育发展展开深度研讨,探索专业领域的新技术、新管理、新趋势,共绘发展新蓝图。

      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教授张景霞以“‘3+2’学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育”为主题,解读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,剖析转段考试体系。近三年该专业转段考试的平均通过率高达92%,这一数据为学生们注入了极大的信心。张景霞指出,运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包括站务、综控、值班站长等多个方向。以2023届毕业生为例,对口就业率达到了80.5%。张景霞强调了职业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,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指导。
       单晓涛教授聚焦“智能运维新技术与车辆应用技术专业”,直面地铁车辆检修高成本、低效率痛点,详解地面列车健康管理系统(PHM)与大数据故障预测技术的应用场景。单晓涛重点介绍与京港地铁共建的“现场工程师”培养模式,通过“1312工学交替”机制(周一理论学习、周二至周四企业实训),让学生深度参与车辆智能检修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6.27%,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一等奖,展现“课岗融合”的育人成效。
       张利彪教授以“智慧城轨新技术与通信信号技术专业”为主题,揭示全自动运行(FAO)系统中通信信号技术的革新密码。张利彪指出,5G与LTE-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车地通信的毫秒级响应,结合北京地铁新建线 FAO模式实践,强调专业需以“多网融合、智能联动”为导向,培养兼具信号系统设计、调试与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      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欣带来“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与管理创新”深度分享,系统阐释自主化FAO系统的技术架构与GoA4级(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)突破。通过北京燕房线示范工程数据,杨欣强调,多专业智能联动(如信号与综合监控TIAS集成)可减少33%-50%的人工干预。障碍物检测、远程紧急制动等场景的实战案例,呈现FAO系统在提升运营安全与效率中的核心价值。
       王悉教授聚焦“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新技术”,重点介绍基于信创云平台的安全计算平台研究成果。测试数据显示,平台CPU利用率稳定在5%、内存占用率40%,系统连续运行超960小时无故障。王悉提出,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信号系统向“全栈云化”演进,未来可实现轨旁设备“零配置”上线与远程智能运维,为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指明方向。
      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专家马冀元以“高速铁路信号列控技术”为核心,回溯 CTCS系列列控系统的国产化历程。马冀元详解CTCS-3级系统通过区间占用逻辑检查、行车许可双曲线比较等技术,将故障率降至0.041次/万车公里的突破。以京张高铁为例,ATO与ETCS融合应用实现停车精度≤20cm,准点率达100%;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,优化室内布线与设备安装工艺,缩短工期达15%,均展现了技术革新对工程效率的提升。
       本次论坛作为“实践导向、技术引领”的交流平台,不仅全景式呈现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成果,更构建了“院校-企业-科研”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。未来,学校将深化与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、北京交通大学、中国铁建等合作,推动“岗课赛证”融通,助力轨道交通行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国际化迈进,为培养“精技术、善管理、能创新”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。